其中,北京聚集了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近1/3的智力技术资源,在新药研发各环节的技术服务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
此外,赵志刚还提醒大家,内服和外用药应该分开储备,混放在一起可能导致外用药口服,引起不必要的身体不适。这些都是医生需要考虑的细节。
另外还需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家长的服药过程也是儿童极易模仿的动作,背着孩子服药也是患者需要注意的地方。赵志刚分析说,一些药物因为影响胎儿,患者服用后短时间内是不宜怀孕的,而有些药物可能产生相互抑制,不宜共同服用,将自己的身体计划及现服药物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及时替换药物。如果家里有小孩,还要注意药品一定放在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因此,即使用过的药物也不能随意处理,更不能随便存放。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看清楚服用方法,放松心情,尽量将药物所有提示看完整,弥补在医院匆匆的行程和对药物介绍的忽视。
通常药品的保存要求以避光、干燥、阴凉为原则,通常家里的阳台易受阳光暴晒,浴室水分过大,厨房水分和油分过多,车里则会暴晒和暴冻,这些地方都不适宜储存药物。放置药品时,标识要清楚,储存要正确。所有 DTaP 疫苗中都移除了内毒素成分,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在美国和其他较为富裕的国家,DTaP 取代了 DTP。
来自英国的未发表数据显示:去年10月开始,集中的母体疫苗接种项目可以很好地保护新生儿免受百日咳侵袭。在 DTaP 进入市场几年后,其局限性才逐渐显现。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微生物学家 Alison Weiss 回忆:人们习惯在科学会议上露面并大呼,你杀死了我们的孩子。我花了如此多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疫苗的研究……本以为我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也因此欢欣鼓舞,而现实却是这并非真正的答案。
和之前的全细胞疫苗相比,它们使抗体反应更为强烈。她说:这有些令人沮丧和羞辱。
Science:百日咳即将卷土重来 2013-08-09 05:00 · 璇儿 尽管因为白百破疫苗的大规模使用,百日咳这个迫害人类肆虐已久的流行病已趋于湮灭,然而随着2010年美国9000多名患者再次感染百日咳事件的爆发,百日咳似乎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疫苗发达的今天,面对流行病人类依然任重道远。但是,百日咳最近的暴发显示,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需要长期有效的免疫防护。即使接受了全细胞疫苗注射,血清研究显示成年人仍常被病菌感染,他们通常不会生病或没有意识到其咳嗽是因患上百日咳。当喷洒进鼻子时,该疫苗能够有效保护老鼠免受百日咳病毒侵袭,并且产生了较无细胞疫苗更加良性的免疫反应。
然而,2010 年,美国加州报道了超过9000个百日咳病例,公共健康的警钟开始大规模敲响。之所以疫苗难题有如此大的复杂性,是因为研究人员尚未完全弄清百日咳疫苗的工作原理。研究人员深知,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学术研究者和疫苗生产商正在追寻更多的解决方案。
他们发现,无细胞疫苗在第一年效果很稳定。总之,研制新疫苗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以及数亿美元的资金,那些从现有的百日咳疫苗中营利的企业可能不敢轻易投入如此多的资源。
但是,研制全新的疫苗并且获得在婴儿身上使用的许可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他们透露,当疫情暴发时,只接种1个剂量全细胞疫苗的儿童不患病的可能性是在婴儿时仅接种无细胞疫苗的人群的2倍多。
与此同时,来自母体的抗体也可能通过胎盘和母乳直接进入婴儿身体,保护其不受病毒侵害。目前,密集的研究正在进行中,试图理解为什么更新后更安全的无细胞疫苗(被称作 DTaP),不能起到长期保护作用。改变百日咳疫苗的成分可能对 DTaP 注射中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有效性产生影响。Edwards 的女儿曾因使用老式的疫苗而饱受严重的副作用。其他研究者着眼于免疫系统刺激物,或者说已有疫苗佐药的研究。该疫苗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测试中表现良好,但却一直未获得美国与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生产许可。
一连串关于百日咳疫情的坏消息在卫生官员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他们对公众不信任疫苗极度敏感--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DTP 所造成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父母指责 DTP 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并成功起诉了制造商,致使很多疫苗生产商停业。
尽管研究显示,可能和疫苗有关的永久性脑损伤是极其罕见的,也许根本就不是由疫苗直接导致的。5 个剂量的疫苗被用于 2 个月大至 5 岁儿童的接种,辅助药剂的注射(略微减少的剂量)通常针对12岁左右的儿童。
百日咳大范围的暴发,很快波及到美国其他地区,包括明尼苏达州、华盛顿和北卡罗来纳州。一次罕见的百日咳疫情也在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已接种疫苗的儿童中传播开来。
瑞士巴塞尔市诺华公司正在评估对一种疫苗的再引入,该疫苗包含一种转基因的百日咳毒素如果全部统计到的话,会更加触目惊心。培根提供的举报材料,汇总完成于2007年11月,集中反映了赛诺菲两种药物——安博维(厄贝沙坦片)、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销售及回扣等情况。安博诺方面,丰台医院心内科,在2007年第三季度,平均每月有13位医生,为230位病人,开出了1000盒安博诺。
广州16家医院,31位医生,总计136,880元广州的医院分别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一院、中山大学附属二院、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广州医学院附一院、广州医学院附二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红会医院、广州市武警医院、番禺中医院、黄埔人民医院、番禺何贤纪念医院、广州白云区人民医院、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举报材料三,是安博维和安博诺,在北京丰台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这三家医院的销量统计情况,并分心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及高干科等科室单列。
近日,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向记者提供了四份材料,举报世界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公司(Sanofi,欧洲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SAN。对此,爆料人培根向本报记者表示,此类虚假的研究费,与虚假的讲课费类似,都是行贿由头,实质就是医生开药的回扣。
同一时间段里,安博诺在丰台医院销售出5289盒,平均每月1763盒。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NY),在2007年11月前后,向中国北京、上海、杭州及广州的79家医院,503位医生,借研究经费(研究者费)名义,支付约169万元的费用。
但多数都是敷衍了事,因为这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交易。2007年,获得当时的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升格为总局)批准,增加了一项新的适应症,即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对于为什么要如此输送利益,受访的医药代表们回答,很简单,如果不给钱,医生们就不会开我们的药。安博诺,2004年在中国内地上市,同样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治疗单用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
在与本报记者的多次通信中,爆料人培根始终回避自己的身份。2008年-2009年,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中国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赛诺菲同时称,这三项IV期临床试验的学术成果都已提交科学杂志,大部分已公开发表。
赛诺菲公司支付给医生们的标准是,每个病例80元。最常见的安博维和安博诺,均为7片/盒,每片150mg。
包括前赛诺菲员工在内的多位外资医药企业代表,对本报记者也证实,以研究费,或曰病例观察费名义,向医生输送利益的做法,非常普遍。即使是北京,也还没有把所有的北京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包括进去。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